分不同状况予以处置。职工退休年龄是法律规定的职工在肯定的年龄之后不应当继续从事工作,而应该退出职位的年龄。通常情况下,国家法定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为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对于劳动者年满法定退休年龄后,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双方之间是不是存在劳动关系的问题,分两步予以判断。
一是查明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后是不是享受基本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使用方法律问题的讲解(一)》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职员发生用工争议提起诉讼的,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置。假如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其与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缘由。此种情形下认定为劳务关系,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也符合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规范的目的。
二是假如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但并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对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要区别两种状况:一种状况是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前就已经在用人单位工作,并且持续工作到退休年龄之后,但一直没办理退休手续、不可以领取退休金的,假如发生用工争议,符合劳动关系标准的,认定双方之间为劳动关系;另一种状况是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后才到用人单位工作,虽然没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但其与用人单位之间成立的是劳务关系,不适合认定为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