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犯个人信息是如何赔偿的
1.侵犯个人信息,赔偿标准并不是由法律统一规定,而是依据给被侵权人导致的实质损失来计算。
当被侵权人的个人信息遭到侵犯,并因此遭受经济损失或精神损害时,有权需要侵权人进行相应的赔偿。
2.若双方对赔偿标准存在争议,被侵权人可以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护我们的权益。具体来讲,被侵权人可以筹备起诉状、主要证据材料、身份证明等有关文件,向法院提起诉讼。
这类材料包含起诉状的副本、证据材料的复印件、双方的身份证明等,以确保诉讼过程的顺利进行。
2、侵犯个人信息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快车提醒,侵犯个人信息的立案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形:
1.供应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别人用于犯罪的;
2.明知别人借助公民个人信息推行犯罪,仍向其供应或提供的;
3.非法获得、供应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五十条以上的;
4.非法获得、供应或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买卖信息等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5.非法获得、供应或提供除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6.数目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按相应比率合计达到有关数目标准的;
7.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8.将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供应或提供给别人,数目或数额达到上述标准一半以上的;
9.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得、供应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10.其他情节紧急的情形。
只须符合上述任一标准,公安机关即可立案侦查。
3、侵犯个人信息如何量刑?
侵犯个人信息的量刑依据主要依据侵权行为的紧急程度来判断。
1.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别人供应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紧急将遭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处罚,情节特别紧急将遭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处罚。
2.若侵权人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被供应或提供给别人,将根据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3.窃取或者以其他办法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将根据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4.对于单位犯罪的状况,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职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职员根据各该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这类量刑规定旨在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