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文仅讨论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实践中,有的金融机构在保证合同中与保证人会作出如此的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债务人将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
根据《担保法司法讲解》第32条第2款的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2020年5月28日两会通过的《中国民法典》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了修改,根据《民法典》第692条的规定,“没约定或者约定不清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行,下面,结合《民法典的最新规定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剖析,供参考!
关于保证期间,《担保法》第26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需要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需要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担保法司法讲解》第32条第1款规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担保法司法讲解》第32条第2款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依据上述规定,《担保法》及《担保法司法讲解》将保证期间区别为“有约定”、“没约定”、“约定不明”三种状况。具体可细分为以下四种情形。
情形1:没约定保证期间
依据《担保法》第26条的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需要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这样的情况下,保证期间自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开始起算,长短为六个月。
情形2:有约定且约定有效
连带责任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了保证期间且约定有效的,保证期间根据约定。比如,连带保证人可以与债权人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为自主合同债务人的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如出借人依据主合同约定或法律、法规规定宣布借款提前到期的,则保证人的保证期间为借款提前到期之日起三年。
情形3:约定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
根据《担保法司法讲解》第32条的规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情形4:约定不明
根据《担保法司法讲解》第32条的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除上述规定外,根据《担保法司法讲解》第44条的规定,“保证期间,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的,债权人既能够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也可以向保证人倡导权利。债权人申报债权后在破产程序中未受清偿的部分,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需要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应当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六个月内提出。”
对于保证期间的问题,《民法典》第692条第2款规定,“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约定;没约定或者约定不清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依据《民法典》的最新规定,对于上述情形1、情形2、情形3,《民法典》的规定和《担保法》、《担保法司法讲解》是一致的,不同就是当保证期间约定不明时,根据《担保法司法讲解》第32条的规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而根据《民法典》第692条的规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6个月过去,假如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保证人“脱保”了。
中国普法网 > 律师入门 >
- 上一篇:
- 下一篇:
猜你喜欢
- 04-13 民事原告代理词范本民事案件代理词如何写?
- 04-11 申请绿卡有什么要求绿卡的意思是?在美国申
- 04-11 民事上诉状范本格式民事上诉状范文格式 行
- 04-10 五金交电包含什么商品五金交电包含什么商品
- 04-10 以太币可以投资吗以太币可以投资吗?比特币
- 03-08 【法律知识】买家投诉指南
- 02-16 油价狂跌对老百姓有哪些影响爸爸妈妈离婚对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