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 律师入门 >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主要表现方法

www.tflrsc.com 2024-10-13 法律综合

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目前那几个方面:

1.侮辱行

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法贬低别人人格、毁损别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以口头语言或动作侮辱别人。以暴力的方法侮辱别人。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别人。

2.诽谤行为

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不真实事实,贬损别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不真实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没有的,但因能达到贬损别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不真实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不真实的,但因能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别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假如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不真实的,散布这类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别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

诽谤的表现形式有: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别人的名誉受损。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写作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别人的名誉受损。

3.新闻报道紧急失实?

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假如新闻报道紧急失实,致别人名誉受损,则应视为侵害别人名誉权。但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存在一些差错也在所难免,故新闻报道中出现一般性的失实,可不作侵害名誉权处置。只有在新闻报道中紧急失实并致别人名誉受损时,才视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4.评论紧急不当?

评论紧急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质状况明显不符的情形。评论紧急不当,且致别人名誉受损时,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基于言论自由的理念,对评论予以苛刻也不适合。因此,假如评论只是用语不当或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故意或过失侮辱别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时,不可以认定为侵害别人名誉权。??

Tags: 侵权责任 一般侵权 人身权侵权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