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中国普法网 > 律师入门 >

死亡赔偿金是遗产吗?应怎么样分配?

www.cnkki.com 2025-02-05 婚姻家庭

鲁法案例375

死亡赔偿金是不是是遗产?

能否用来偿还死者生前所欠债务?

死亡赔偿金又该怎么样分配?

一块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01基本案情

张某育有两子一女分别为大杨、二杨、三杨。大杨与前妻育有一女荔枝,2007年6月21日经法院判决二人离婚,荔枝随爸爸大杨生活(在大杨再结婚以后实质跟其祖母张某生活;在该案件中,因大杨前妻下落不明,故对荔枝的抚养成本没作出处置。)2010年大杨与丽丽登记结婚,二人均系再婚,结婚以后育有一子小艺。丽丽再结婚以前育有一女小茹。2017年6月26日12时10分许,案外人张三驾驶重型半挂牵引车在倒车时发生交通事故,致大杨当场死亡。后原告张某、荔枝与被告丽丽、小艺、小茹经过法律渠道共获得大杨交通事故赔偿款1325389元。原告张某、荔枝倡导分配交通事故赔偿款565650元,被告丽丽觉得死亡赔偿金是遗产,已经用来偿还大杨生前债务,想补偿原告350000元,双方因事故赔偿款分配事宜协商未果,故诉至法院。

02裁判结果

嘉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原告张某、荔枝应分得大杨交通事故赔偿款551698.86元(张某分得被扶养生活活费139325.22元、死亡赔偿金84658元;荔枝分得被抚养生活活费43741.64元,死亡赔偿金253974元;其他成本共计30000元。)

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服判。

03案例解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死亡赔偿金是不是是遗产,应该怎么样分配?

关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虽然存在“扶养丧失说”“继承丧失说”等不同看法,但在司法实践中,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不同于遗产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空难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处置的复函》,死亡赔偿金不适合认定为遗产,因死亡赔偿金分配引起的纠纷,不是遗产继承纠纷。其立法目的,一是排除死亡赔偿金用于清偿死者债务和税务,防止死者近亲属得不到相应赔偿;二是不适用遗产继承的处置方法对死亡赔偿金进行分割。

死亡赔偿金与遗产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死亡赔偿金是对因侵害生命权所引起的受害人近亲属的各种现实利益损失的赔偿;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两者相似之处:一是死亡赔偿金和遗产继承均是公民死亡后发生;二是死者的近亲属是死亡赔偿金的权利主体,遗产继承也总是在近亲属间发生。

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目前以下几方面:一是产生时间不同。死亡赔偿金是在受害人死亡后产生,遗产是死者生前积累的财产。二是权利倡导的主体不同。依据《民法典》1181条的规定,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而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继承开始后,根据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根据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根据协议办理。遗嘱继承的权利主体可以突破近亲属范围。三是分配原则不同。对于死亡赔偿金的分配,需要依据近亲属与死者生前一同生活状况、紧密程度及经济依靠性等原因进行适合分配;遗产分配有遗嘱的按遗嘱,没遗嘱或遗嘱无效的,依法定继承的规定分配,继承人所享有些遗产份额是确定的。

综上所述,死亡赔偿金不是受害人的个人遗产,不适用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应依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和一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合理分配。

本案中,原、被告作为死者大杨的近亲属均有权倡导对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死亡赔偿金不是死者遗产,被告丽丽称其用死亡赔偿金偿还了死者生前债务的辩解理由,不可以对抗原告需要分割死亡赔偿金的诉讼请求。而对于死亡赔偿金的分割,应当综合考虑原、被告与大杨一同生活的紧密程度、与大杨关系的远近、一同生活和经济依靠关系、当地风俗习惯下权利人的生活来源及大杨过世后对权利人的后续影响等原因,不是平均分割和等额分配。具体来讲,原告荔枝在爸爸妈妈离结婚以后本应由大杨实质抚养,但荔枝没长期与大杨一同生活,这只是现实状况,并非依法应有些状况,在大杨与荔枝的妈妈离结婚以后,大杨本应依法对荔枝尽到经济上及精神上的抚养义务却未尽到,并不影响法院对荔枝与大杨的生活紧密程度和经济依靠关系的认定。同时荔枝被妈妈抛弃,加之爸爸忽然过世,感情伤害较大,将来生活道路中不确定原因、不可预测的情形更多,其以后就业、婚姻、家庭、事业在没爸爸妈妈伴随和引导的状况下所承受的重压更大,故对死亡赔偿金应予多分,法院酌定分配比率为30%。原告张某还有另外两子女承担其赡养义务,其对大杨的经济、人身依靠程度相对较小,且获赔了被扶养生活活费,死亡赔偿金可予以少分,法院酌定分配比率为10%。被告丽丽与大杨一同生活多年,生活紧密程度较高,丽丽具备肯定的生产经营能力,对大杨的经济依靠较小,酌定分配比率为20%。被告小艺尚未成年,对大杨的经济、人身依靠程度相对较大,但相较荔枝来讲,小艺还有妈妈丽丽的伴随、抚育和引导,故法院酌定分配比率为25%。被告小茹虽与大杨形成继子女关系,但已经成年且具备劳动能力,对大杨的经济、人身依靠程度相对较小,法院酌定分配比率为15%。(文中均为化名)

04法官后语

刘新娟,嘉祥县人民法院立案庭三级法官

死亡赔偿金不是死者生前形成,而是死后形成的逸失利益的补偿和对其近亲属的精神抚慰;死亡赔偿金更不是对死者的赔偿,而是对受害人的近亲属的赔偿。故死亡赔偿金不可以作为遗产处置,也不需要用死亡赔偿金清偿死者生前债务。但死亡赔偿金分割纠纷的原、被告都是死者的近亲属,大家期望在此类案件中,原、被告双方都能认识到亲情可贵,均能珍惜亲情、真诚相待,彼此理解、看破得失,彻底解决矛盾,重新修复家庭关系,一同面向将来。

法条链接

《中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条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组织,该组织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成本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成本,但侵权人已经支付该成本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空难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处置的复函

空难死亡赔偿金是基于死者死亡对死者近亲属所支付的赔偿。获得空难死亡赔偿金的权利人是死者近亲属,而非死者。故空难死亡赔偿金不适合认定为遗产。

Tags: 婚姻家事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