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是在肯定条件下,把未满刑期的犯人暂时释放。假释期间,如不再犯新罪,就觉得原判刑罚已经实行完毕,不然,就把前后所判处的刑罚合并实行。
假释的意思
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实行肯定刑期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风险社会,予以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刑罚规范。需要实质实行的刑期是有期徒刑实行原判刑期的一半以上,无期徒刑实行刑期十三年以上。
假释,是附条件的提前释放,未实行完毕的刑期,作为假释罪犯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假释犯罪分子有法定收监实行刑法的情形,将撤销假释,从假释之日起实行未实行完毕的刑期,因此,假释犯罪分子虽然离开了监狱,但仍未完全恢复自由,在假释考验期间,同意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的监督改造。获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内没发生法定的事由,原判刑期终结之日为假释考验期结束之日,由负责监督改造的公安机关宣告刑满释放。
获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内有重新犯罪或者被查出有漏罪未宣判,应将新罪或漏罪处以刑罚,实行数罪并罚。
假释是一种奖励规范,是对投入监狱强制劳动改造的罪犯主动遵守监规,好好学习文化、技术,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检举揭发、阻止别人犯罪活动的立功表现的奖励,因此,适用于被判处较长刑期的犯罪分子,但,为打击紧急刑事犯罪,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下列犯罪不适用假释:1、累犯;2、杀人、爆炸、打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在一审中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被判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的,附加刑从假释之日起实行。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质实行十三年以上,假如认真遵守监规,同意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假如有特殊状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实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与因故意杀人、强奸、打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能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未经授权,转载需要注明本站出处链接,不然将追究法律责任,日前有不法分子紧急侵犯本站权益,已走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