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罪立案标准
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罪,其立案标准明确且严格。对于此类犯罪行为,立案需满足以下条件:
1.犯罪主体需要依法负有实行义务,且有能力实行但拒不实行。这是立案的基本首要条件,也是区别罪与非罪的重点。
2.犯罪主体故意推行了拒不实行行为,如拒绝报告或不真实报告财产情况、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等。这类行为是构成犯罪的要紧要件。
3.拒不实行行为致使了判决、裁定没办法得到有效实行,给债权人导致了重大经济损失等紧急后果。这是衡量犯罪情节轻重的要紧依据。
4.司法机关已经采取了罚款或拘留等强制性手段,但犯罪主体仍然拒不实行。这表明,犯罪主体的行为已经紧急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需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拒执罪自诉步骤及判罚
找法网提醒,拒执罪自诉步骤相对明确。
1.受害人或有关权利人需要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向法院递交诉状,可以通过书面方法或口头方法提出。诉状中应明确指控对象、指控事实及理由,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
2.法院在收到诉状后,会进行初步审察,觉得符合立案条件的,会依法立案并展开调查。调查过程中,法院会采集有关证据材料,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并依法作出裁决。
3.假如法院觉得被告人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构成拒执罪,那样就会将案件转交给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并最后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4.在审判过程中,法院会依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与社会风险程度等原因,依法作出判决。
5.判罚方面,拒执罪的刑罚包含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具体判罚会依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和认罪态度等原因进行综合考虑。
假如被告人可以积极履行判决义务,认罪态度较好,那样或许会得到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
假如被告人继续拒不实行判决,那样将会面临愈加严厉的刑罚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