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导致肯定风险并依据法律应当遭到刑事处罚的行为。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我们的行为会发生风险社会的结果,并且期望或放纵这种结果发生而构成犯罪的。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我们的行为可能发生风险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防止,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职务犯罪,是国家员工借助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紧急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导致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刑法应遭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绝大部分职务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如贪污罪、纳贿罪、刑讯逼供罪等。有些职务犯罪只能由过失构成,如玩忽职守罪、失职导致在押职员脱逃罪、国家机关员工签订、履行合同让人骗罪等。依据国内刑法的规定,对于犯罪的刑事处罚包括五种主刑和三种附加刑。五种主刑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三种附加刑是: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依据公证员职业特殊性的需要,虽构成犯罪但免除刑罚或者不判处刑罚的,也不适合担任公证员。公证员从事的是为全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公共职务行为,遵纪守法和品行好是公证员履行职务所需要拥有的条件。犯罪行为是一种紧急风险社会的行为,故意犯罪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风险社会的意图,职务过失犯罪说明行为人不可以按规定履行职务,故意犯罪和职务过失犯罪与公证员职务的基本特点是完全矛盾的,所以因故意犯罪和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不可以担任公证员。需要指出的,因非职务过失犯罪遭到刑事处罚的职员仍然大概担任公证员,这是因为非职务过失犯罪行为与公证员的职务和执业无关。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