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太仓市司法局试点拓展家庭公益法律顾问签约服务工作,首批35名公益法律顾问与89个家庭签订《家庭公益法律顾问协议书》,成为市民们的“家庭律师”,满足群海量样化需要,提供“个人定制”服务。(江苏广电)
家庭大夫、上门养老服务,这类定义或是服务方法,不少人应都有所耳闻或不再陌生。但“家庭律师”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个新鲜事物。可仔细想想,在现代社会,有一名能随时为家庭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的家庭律师,其重要程度可能并不亚于家庭大夫。在此意义上,太仓塑造的公共法律服务“入户工程”,并非在创造需要,而是率先满足了目前不少家庭的“痛点”。
需要承认,这种家庭律师服务要完全普及的话,其所需要的律师资源不言而喻,这在目前可能仍存在肯定缺口。或鉴于此,太仓的家庭律师计划是有所侧重的,譬如,将优先让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孤寡老人等重点人群公益法律顾问签约服务覆盖率,在今年达到80%以上。囿于法制观念、经济能力的掣肘,这类“弱势”群体,确实处于公益性家庭律师需要链的前端。以老人群体为例,他们在投资、家庭财产处置、权益纠纷等方面,对律师资源的需要,其实越拉越强。那样,若可以进一步,将家庭律师优先纳入养老服务之中,无疑是一种人性化和针对性的养老服务补位。
此前,针对老人群体对法律服务的“刚需”,不少地方的司法部门也推出了一些服务计划。但从现实来看,成效并不好。在覆盖率和服务性上,都远远没办法满足正常需要。而家庭律师,提供“一对一”的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了对接的问题,在服务的到达率和客户体验上,或更有保障。
老年人并不是是与社会“脱节”的孤立群体,他们也有着种种非“温饱”以外的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其实需要大家的养老服务也应该努力拓展外延,从传统意义上照顾老人的“身体”“起居”,上升到一种全方位的权益呵护上来。这其中,老人对法律服务的需要,已然是没办法忽略的一个环节。就此而言,通过政府购买的方法来为更多老人提供贴身的法律服务,值得推广。
应该看到,为老人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既可直接提高老人的权益保护水平,譬如目前屡发的老人让人骗、权益纠纷现象,有望得以缓解;同时也将对老人群体起到普法用途,让他们树立更多的法律意识,降低与社会的观念隔阂,进而在整体上促进老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可谓一举多赢,其所溢出的社会效益不容低估。
中国普法网 > 律师入门 >
- 上一篇:
- 下一篇:
猜你喜欢
- 10-28 疫情期间被需要免租疫情期间房东必须要免租
- 10-28 疫情期间银行应注意哪些地方疫情银行影响建
- 10-28 疫情期间炒股消费贷炒股被判刑 借消费贷炒
- 10-27 疫情期间办理低保疫情期间交通违章如何解决
- 10-27 申请疫情期间减免房租疫情期间申请减免房租
- 10-25 疫情法院线上实行线上开庭解锁亲情疫情难阻
- 10-24 韩国日本新冠状况新冠核酸测试要测几次?新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