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工伤期间薪资如何算
劳动法中,工伤期间的薪资计算方法和原薪资的计算方法一样,即原薪资福利待遇不变。
1.依据有关法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中止工作同意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其原薪资福利待遇应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且这一待遇不能减少。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会超越十二个月,这是为了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
3.若伤情紧急或者状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别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合延长停工留薪期,但延长的期限也不能超越十二个月。
这一规定确保了工伤职工在医疗期间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2、工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处置
找法网提醒,在工伤期间,假如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也不能终止劳动合同。
1.依据法律规定,工伤职工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其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2.即便劳动合同到期,只须工伤职工仍处于需要同意工伤医疗或康复治疗的阶段,用人单位就需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直至工伤职工恢复劳动能力或确认没办法恢复劳动能力为止。
3.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还需根据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实行,以确保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工伤薪资计算及支付规定
工伤薪资的计算及支付规定在《工伤保险条例》中有明确规定。
1.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其原薪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一规定与上述劳动法中关于工伤期间薪资计算的规定相一致。
2.《工伤保险条例》还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低于12个月,伤情紧急或者状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别委员会确认同以适合延长,但延长不能超越12个月。
3.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将停发原待遇,并根据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这一规定确保了工伤职工在医疗期间和伤残评定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工伤职工的关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