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有企业破产后职工如何安置
国有企业破产后,职工的安置是一个复杂而重点的问题:
1.通常来讲,法院在审理国有企业破产案件时,会综合考虑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的政策,以确保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2.在国企破产职工安置工作中,既要遵循法律的规定,又要参考政策的指导,以达成法律与政策的有效衔接。
具体来讲,国企破产后的职工安置工作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如薪资、社会保险成本的清偿;
2.为职工提供再就业的机会或培训,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3.处置与职工有关的其他福利和补偿问题。这类工作都需要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进行,以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国企破产职工安置的政策规定
法律快车提醒你,除去法律依据外,国企破产职工安置还遭到有关政策的影响。
为了促进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行政规范,对国企破产职工安置给出了超越法律规范的特殊打折。比如:
1.《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公告》等文件,对根据这类规范进入破产的企业的职工安置工作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1)这类政策规定在用于清偿的破产财产上明确土地用权需要第一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甚至已抵押的土地所有权变现也可以用于偿付职工安置费。
(2)这类政策还将职工住房及其它社会性资产如婴幼儿园等排除在破产财产以外,以确保职工的居住和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企业破产法》虽然为法律框架下的国企破产提供了愈加健全的规范保障,但依旧为政策性破产留出了空间。这意味着在某些特定状况下,国企破产职工安置工作仍然需要参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
因此,在处置国企破产职工安置问题时,大家需要综合考虑法律与政策的关系,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