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向什么部门报案效果最好
对于诽谤罪,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这类都是有效的报案部门。具体来讲:
1.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对于包含诽谤罪在内的各类犯罪行为都负有立案侦查的职责。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公安机关会依法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决定是不是立案。
2.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于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并有权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受害人向人民检察院举报后,人民检察院会依法进行审察,并决定是不是提起公诉。
3.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对于包含诽谤罪在内的各类犯罪行为都有权进行审判。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需要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因此,受害人可以参考我们的实质状况和需要,选择向上述任何一个部门报案或举报,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诽谤罪的报案法律依据是什么
找法网提醒,诽谤罪的报案法律依据主要源自《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1.《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和第一百一十条明确规定了立案的机关(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在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时,应当根据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时,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3.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更有权向这类机关报案或者控告。这类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同意,并依据实质状况进行处置。
这类法律规定为受害人提供了明确的报案渠道和法律依据,保障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怎么样认定构成诽谤罪的行为
构成诽谤罪的行为需要符合肯定的构成要件。具体来讲:
1.诽谤罪散布的需要是捏造的不真实的事实。这是构成诽谤罪的核心要件之一。假如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便有损于别人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
2.法人、团体、组织不可以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这是由于诽谤罪主要侵犯的是个人的名誉权,而法人、团体、组织作为非自然人实体,没有名誉权的问题。
3.主观过错方面需要是直接故意。
这是指行为人明知我们的行为会损害别人的名誉权,而期望或者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
假如行为人是由于过失或者善意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而损害别人名誉的,则不构成诽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