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在司法实践中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合同诈骗在司法实践中的基本准则是:
1.行为人主观上需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行为人客观表现上需要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们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3.行为人借助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方法骗取他们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们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紧急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紧急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别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不真实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实质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办法,诱骗他们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他们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办法骗取他们当事人财物的。
2、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
找法网提醒你,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最长为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假如二十年将来觉得需要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合同诈骗罪缓刑的条件
缓刑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适用:
1.犯罪分子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2.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重大不好的影响的。
3.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实行所判处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