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公证的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因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而引起争议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受损失的一方当事人有些到公证处需要公证机关保证合同的实行,当公证职员向当事人说明公证的职能时,有些当事人误觉得公证处不负责任、公证毫无用途。其实,这是混淆了公证与保证有什么区别,是对公证缺少正确、全方位的认识。
保证是第三人对合同当事人一方履行合同所作的担保。保证债务人履行合同的第三人是保证人,被保证履行债务的合同的一方叫被保证人。保证人向债权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根据约定由保证人负责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经济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需要保证的,可由保证人担保。被保证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根据担保约定由保证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民法通则》第八十九条第一项规定:“保证人向债权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根据约定由保证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人履行债务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依据《公证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内公证机关只具备证明的职能,而不具备保证的职能;公证机关所进行的活动是证明活动,而不是保证活动。因此,公证员在办证的过程中,不可以与当事人打造民事法律关系,担当履行债务的保证人。在办证的过程中,公证员只对出具的公证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对经过公证的合同,依据需要和可能可以进行回访,对合同的履行进行检查、监督,但不负保证履行的责任。中国普法网 > 律师入门 >
- 上一篇:
- 下一篇:
猜你喜欢
- 10-19 广州违法建设查处条例(修订草案)
- 09-08 国家公务员离职三个月内予以审批
- 08-16 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有什么区别是什么?
- 07-29 原告的诉讼权利(下)
- 07-29 原告的诉讼权利(中)
- 07-29 怎么样确定诉讼请求(上)
- 07-03 什么诉讼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城市